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的“领导作用”为何对内排第一位

发布时间:>2008-01-04 14:18:5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----品管部:魏建平

ISO90012000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,对外有两条:即八项原则中的第一条:以顾客为关注焦点,和最后一条:与供方的互利关系。这一前一后,意义非常明显,顾客最重要,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所以排第一,我们对于供方,如同顾客对于我们,所以我们排前。对内呢,则占了六条,而对内的第一条就是:领导作用。

为什么“领导作用”哪么重要?在对内的六项原则中要占到第一位呢?我谈两点看法。

第一点,为什么需要领导以及领导者的作用是什么?

我想先引用一个小故事。

三个和尚在一个破庙里相遇了,萍水相逢,谈经论佛之间,不知谁提出了这个问题:这庙是怎么破落的?

甲和尚说:“必是和尚不虔,所以菩萨不灵。”

乙和尚说:“必是和尚不勤,所以庙务不修。”

丙和尚说:“必是和尚不敬,所以香客不多。”

三人争执不下,最后决定留下来,看看谁能够成功,让庙重新兴盛起来。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,乙和尚整理庙务,丙和尚化缘讲经。不久香火渐盛,庙宇也恢复了旧观。

甲和尚说:“是我礼佛虔心,所以菩萨显灵。”

乙和尚说:“是我勤加管理,所以庙务周全。”

丙和尚说:“是我劝世奔走,所以香客众多。”

三人日夜争执不休,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,各奔东西的那一天,他们总算得出了一致的结论:这庙的荒废,既非和尚不虔,也不是和尚不勤,更非和尚不敬,而是和尚不和。

故事到此嘎然而止,说明了一个道理:唯有“人和”,组织才能兴盛。但是问题在于,既然“人和”这么重要,那么为什么人会不和?怎样才能和?我觉得这才是关键的问题。是啊,三个人的说法都有道理,三个人的能力各有所长,三个人的做法都取得了效果,而且,他们的目的也是一致的。为什么心不齐,人不和?

我认为是没有领导的原故。

三个人在职位上都是平等的,谁也不服谁,想搞好事业没错,错在均自以为能耐大,贡献最大。试想,如果有领导者,三个人就会有分工,有合作,特别是在意见分歧时,就能够统一思想,统一认识,而不至于忘记了大家的根本目标是什么,一味地去争功劳,论贡献大小。

所以说,组织需要领导者,更需要领导者去发挥其组织、协调上的核心作用,从而把事情办好,把目标完成。对企业来讲,一个能力好的领导可以使之兴,一个能力不佳的领导可以使之衰,从某种意义上讲,领导者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未来走向——是发展还是后退(经营企业是百舸争流,如同做学问是在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是没有中庸之道的)。如果一个企业有了问题,问题的根源在哪儿,应该在关键人物!如同一只球队的成绩长期不好,主要问题出在主教练身上,而不是所有队员。

说到这儿,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:“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,有组织就应当有领导”。简而言之,有集体,必定应该有领导,也就应当发挥领导者的核心作用,进一步讲,人人都会有道理,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”,在道理与道理相矛盾时,我们应该怎么来正确处理?听组织,听领导的。试想,如果前面故事里的三个和尚明白我们这个原则,大概他们也不会心不齐,更不会因此致使他们的庙宇破落。

第二点,如何树立领导威信以发挥领导作用?

既然领导作用很重要,那么,领导者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,靠什么?靠其威信。威信又靠什么来培养、来树立呢?靠知识学历,靠办事成功概率,还要靠办事效率。知识学历指什么,不仅仅是指一张文凭,更重要的是由所受的教育经历:如学校教育、自学以及工作实践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,纸上谈兵不行。办事成功概率指什么?是指办事效果,成功了才能说明效果好,成功率高才能说明能力大小。但是光成功不行,还要讲求办事效率。大家都知道,对军人,时间就是胜利;对医生,时间就是生命;对企业,时间就是金钱!所以,对于一个领导而言,能力如何要从办事效果、办事效率两方面来思考、衡量。

在这儿,我顺便讲一讲“新乌鸦喝水”的故事。据说,自从第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被人类广为流传后,乌鸦王国很是自豪,并订立了这样一个规矩,每年举行喝水比赛,最先喝到水的就成为王国当年的首领。这一年,最先喝到水的是一只小乌鸦,为什么呢?它没有按照它们老祖宗的法子,去找一大堆石子,而是找了一只吸管便很快喝到了水。这说明了一个道理,只有不断创新,才能做到效果效率并重,才能在工作中体现领导者的能力,才能不断树立并加强其威信。

我们应该坚持原则。作为原则,它可能不会杜绝我们犯错误,但它会杜绝我们出大错;它可能不会给我们提供捷径,但它会防止我们误入歧途。原则如同黑夜里的北斗星,如同大海上的灯塔,更如同荒漠里的指南针,它不但不会背叛我们,相反,它会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,照亮我们前进的征程!

编辑:

【返回列表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