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
--------成套部 徐孝明
前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有点苦恼,在偶然的一个机会,居然在家中发现了一些关于青原形思的东西。
青原行思,唐代高僧,俗姓刘,庐陵(今吉安)人。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,四方禅客云集,世称青原行思。他继承六祖慧能的“顿悟”禅法,并发扬光大。他认为,客观世界及其变化,都是“心”的幻觉,由“心”所决定,就是六祖在《坛经》中所说的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。心就是佛,而佛性是人皆有之的本性。他教导信徒们发扬自身的佛性,不要“心”外求佛,力倡禅宗“本性是佛”的观点,比佛教原有的修行方法、学说主张都更为直截便当,简易而有力。
站在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立场看,他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倡导者。然而,他的一些思想,在现在看来却颇能让人安静下来。例如他提出的参禅的三重境界: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。延伸开去,不管是人生,工作,学习,莫不如此。
记得在初入学的时候,对自己的专业是极度陌生的,老师说是什么,就是什么,说这个工艺是什么,这个实验该如何,这个设计该怎样,都奉若圣旨,以致说一就是一,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第一重境界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吧。后来在不断的学习中,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,也经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,把不少问题复杂化了,启发了自己的自发学习阶段,也即进入了第二重境界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。而青原行思所提出的第三重境界,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,是对某个问题的反璞归真,对问题已经不会再为表面的现象所欺骗,能直接看到本质的所在,不过这个能达到的人应该不多,也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。
编辑:成套部 徐孝明